粪肥发酵生产操作规程
猪粪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一、术语和定义
1、腐熟堆肥(compost):
将猪粪和其他有机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其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和发酵腐熟的过程。
2、无害化处理(non-hazardous treatment)
利用好氧或厌氧发酵技术,杀灭猪粪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和杂草种子的过程。
二、原料及辅料
1、原料
养猪场粪便,规模化养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进行粪便的收集,及时将收集的粪便运送到储存或处理场所。粪便水分含量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分控制;粪便不得夹杂有其他较明显的杂质。
2、辅料
辅料要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水性,粒径一般不大于6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如秸秆、稻杆、稻壳、锯末屑、花生壳、玉米芯、蘑菇渣、甘蔗渣等
三、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混合物:根据原、辅料中的C/N比进行计算,混合物中的C/N比控制在23:1-28:1。
2、含水量:配比后的混合物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50-65%。
3、容重:控制在0.4g-0.8g/cm3
四、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图
发酵菌剂
↓
收集粪便→前处理→配料→主发酵→后熟发酵→包装。
2、主要工艺条件
2.1前处理: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要求。
2.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料充分混均,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个/g以上。
2.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m,宽1.5-3.0m,长度任意。
2.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是在50-60度,最高时70-80度。堆肥原料的温度维持在50-55度以上5-7天,达到GB 7959规定的要求。
2.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超过70度时,需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底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2.6氧含量:堆中的氧含量保持在5-15%之间。含氧量以通气量来表示。通气主要方式有三种:空气自然扩散、翻堆搅拌、强制通风。
2.7 PH值的变化:经历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堆肥发酵初PH由弱酸到中性,一般在6.5-7.5之间,腐熟堆肥后一般呈弱碱性,PH在8.0左右。
五、堆置方法
1、平地堆置发酵:将猪粪、秸秆等物料和发酵菌剂,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55-65%,堆成宽约2m、高约1m-1.5m的长垛,长度根据发酵车间的长度而定。每2-5天可用机械或人工翻堆一次,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升温后可加快翻堆频率,发酵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一般20-30天即可完全腐熟。为加快发酵速度,可在堆垛条底部铺设通风管道,以增加氧气的供给。
2、槽式发酵:发酵槽为水泥和砖砌成,发酵槽的高度约高约1m-1.5m,宽约5-6m,便于机械翻动,长约5-10m或更长,将猪粪运至大棚,添加秸秆等物料和发酵菌剂,经搅拌充分混匀,水分调节在55-65%,物料翻堆可用装置于发酵槽上的移动翻堆机械,一天一次,也可使用翻堆车,每隔3-4天翻堆一次,发酵温度55-75度,经过20-30天好氧发酵,温度逐渐下降至稳定时即可进行后熟,后熟时间为2周至2个月。
1、无害化指标:参照NY525-2012无害化效果,可采用物理、感官、和生物学指标来评述处理效果。
1.1外观:腐熟的堆肥,无坚硬的秸秆和粪便,质地松软,体积缩小,呈深褐色或黑褐色,无恶臭。
1.2寄生虫学指标:蛔虫卵的死亡率达95-100%,钩虫卵、血吸虫卵全部死亡。
1.3细菌学指标:粪大肠菌群数(个/g)≤100,大肠菌值(1000/大肠菌群指数)≥10-1。
1.4蝇蛆和蝇蛹:后期蝇、蛆、蛹应全部死灭,有效控制苍蝇的孳生。
2、腐熟度指标
堆温降低,物料疏松,颜色为深褐色或黑色,无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内产生白色菌丝,如果已达到肥料腐熟基本标志,发酵生物有机肥已制作好。